《鲁砚之紫金石:蓄砚小识十》作者:其然斋主人

发表时间: 2022-01-30 07:04

蓄砚小识十 鲁砚之紫金石作者:其然斋主人

历代砚癖,米芾为最。老米以他的痴迷癫狂和机智诙谐成就了中国砚史上的一代绝唱,感召着他的粉丝们继续追寻那些已无实际功用的片石寸瓦,直到如痴似醉,不能自拔。尽管老米距离我们已有千年之遥,但其搞怪的噱头依然余波未平,由他炮制的紫金石悬案,至今还在迷惑着他的追随者。

紫金石曾经是是唐宋时期的一种上等砚材。1973年在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的米芾铭紫金石砚,砚为凤形,其色正紫,有隐约青花和豆绿色小点,映日遍体泛银星,芒润清响,不同凡品。砚背有米氏铭:“此琅琊紫金石制,在诸石之上,皆以为端,非也。元章。”该砚因右角残缺,字迹患漫,砚铭还有多种解释,但大意如此。



老米对紫金石情有独钟。在其所著《砚史》中曾说:“紫金石砚,与右军砚无异,端出其下。”还有“新得紫金右军乡石,力疾书数日也.吾不来,果不復来用此石矣!元章”(乡石帖);米芾还曾将他已经赠送给苏东坡的紫金砚强行索回,“苏子瞻携我紫金研去.嘱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敛,传世之物,岂可与清静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 (紫金研帖)。



紫金砚还得到了好多文人雅士的赞赏:与米芾同时代的高似孙在其《砚笺》中有:“紫金石出临朐,色紫润泽,发墨如端歙,唐时竞取为砚,芒润清响。”之语。唐彦猷《砚录》也有“尝闻青州紫金石,余知青州,至即访紫金石所出,于州南二十里曰临朐界,掘土丈余乃得之。石有数重,人所取者不过第一二重,若至第四重,润泽尤甚,而色又正紫,虽发墨与端歙同,而资质微下。”之说。
以米芾和其他诸位的水平,足以证明紫金石在唐宋时期的地位,然而,紫金石的资源在宋代初期已乏,之后再无出产,所以青州府志、临朐县志均无记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石可教授及许多制砚工作者多次到青州、临朐及古琅琊属地沂蒙山区探访,也未发现紫金石的踪影。
近年却不断有紫金石的消息传来,先是有重新发现了临朐紫金石的报道,据说该石不仅有唐宋时所记载的紫金石“色紫润泽”、“色正紫”、“类似端州西坑石”等特点,也和1973年在元大都遗址出土的米芾铭紫金石砚之特点也完全相符。该石产于临朐冶源镇三阳山、二郎庙及石家河一带山岭的土中。石质致密温润,声音清脆。色泽呈紫、褐紫、灰紫、酱紫等变化,石间有不规则的金黄色纹理,岩性是泥质白云质粉晶灰岩。硬度为3.5-4.5,但现在主要作为观赏石为主。

随后又听说淮南寿县新开发出紫金砚的消息,寿县境内的八公山,古称“紫金山”,此山蕴藏着大量独特石种——紫金石,该石有红、黄、紫、绿、青、赭、黑等色,颜色瑰丽、肌理润泽,呵气生云,扣之有声。既可作为观赏石也可作为砚材。据说现正在集合队伍,准备参加上海的世博会呢。

以上两处紫金石产地都说其所产的紫金石是经过专家认定,与元大都遗址出土宋米芾紫金砚属于同一石种,甚至同出一坑,也都引用许多历史资料来佐证自己的出身不凡。

孰是孰非?因本人仅仅见过作为观赏石的临朐“紫金石”,(当时还不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紫金石”)而寿县紫金石仅仅是在网上见过。因此不敢妄下评判。

刘克唐在其《鲁砚的鉴别和欣赏》一书中对临朐“紫金石”就是历史上的紫金石一说持否定态度,他将这种新开出的石头称之为临朐“冰纹石”。观点有二:一是临朐“冰纹石”为泥质灰岩,非史上所说紫金石之砚材;二是临朐冰纹石无青花芒润,无史上所说紫金石之特征。刘克唐在其书中还提到在临朐和临沂交界处,还有其他多处新发现一种色紫有芒润的砚材,具有史上所说紫金石之特征,但也不能妄断为紫金石,暂定为琅琊紫石为宜。

七八年前克唐大师托人捎来一块紫石砚台,我不明其里,曾打电话询问是否就是紫金石?大师在电话里没有明确回答,只是说,“还不能说就是。”

该砚色紫,元宝形砚池。四周饰以浅浮雕忍冬纹,背面仍用浅浮雕手法刻一簋(gui)之造型,其饕餮纹生动有力,整体有很强的立体感,上方阴刻“亦圆亦方亦柔亦刚,子孙永宝万寿无疆”十六字铭。该砚的浅浮雕手法在刘克唐所刻砚台中并不多见。尽管砚堂有一些土沁所留下的痕迹,但不失为大师的一方精心力作。

此石是否就是米芾所钟情的紫金石砚?抑或是大师书中所说在临沂和临朐交界处所产紫石?我不敢确定,想在近期搞搞明白,想最好当面去临沂问一下,还想去砚石产地考察一下,但一直没有找到时间。

关于紫金石的探究与发现,尽管我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比较倾向于刘克唐的意见。因为在我看到的图片中,米芾所铭紫金砚好像没有临朐“紫金石”的“冰纹”,颜色也不对;也不像寿县“紫金石”那么绚丽多彩。当然,自己所见毕竟太少,米老师留下的这个难题,还是留待今后继续考证吧!也许,真正发现了反而失去那种神秘感、失去了那种想象中的美,结果很可能就像那千年之谜的“秘色瓷”被发现一样。你说呢?

(文中图片除第一和最后一张外,均系借用网上资源,在此一并致以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