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嘎巴拉碗:用头盖骨制作的传说饮品

发表时间: 2020-05-30 19:01

中华酒文化博大精深,3000年前的青铜酒器就已经品类繁多,之后更是涌现出了用各种材料制作的精美酒器,只有你想不到的,就没有做不了的。今天我要和大家介绍的嘎巴拉碗,却是其中最具有恐怖气息的酒器,用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材料制作而成:人的头盖骨!

清乾隆嘎巴拉碗

嘎巴拉碗的起源

嘎巴拉碗的起源,已经没有办法考证,如果实在要在史书和经书中找到一丝蛛丝马迹的话,在 « 经律异相 »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传说印度波罗奈的国王“大光明“(也就是月光明佛),心慈面善,美名远播。有一个心存嫉妒的小国国王来到波罗奈,故意请求大光明王施舍他一些东西。大光明王乐善好施,答应他无论提什么要求都会尽量满足。

谁知道这个小国国王竟然提出要大光明王的头颅,这么恶毒的提议一般人不会接受,但是大光明王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不顾妻子和孩子们的苦苦哀求,坦然的让他割下自己的脑袋。这种舍身取义的精神,也被佛史传为佳话。

当然,以我们这些凡人的角度来看,实在是没办法理解这种为了敌人舍头的行为。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大光明王能成佛,而我们不能成佛的原因吧。这个故事其实也有另外一个告诫,那就是“断我执“。断掉对身体的执着,对欲望的执着。

唐卡展示的法器:嘎巴拉碗

人头碗的佛学原理:断我执

按照藏传佛教“灵魂转世”、“六道轮回”的经义,灵魂是流转的,而身体则是物质的、生灭的。 一旦人类死亡,灵魂便离开了身体,肉身则形同于石块。所以密宗对它的使用谈不上残忍和野蛮,反而是种放弃执著,得到解脱的象征。

因为,嘎巴拉碗是藏传佛教最重要的法器之一,嘎巴拉的意思是“护乐”,象征着大悲和空性。这种骷髅碗在密宗又被称为内供颅器、人头器,是修“无上瑜伽密部”举行灌顶仪式的法器。灌顶的意义是使修行者更加聪明,冲去一切污秽,也是让修行者“断我执“。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的头盖骨都能制作成密宗法器,用来制作嘎巴拉碗的头盖骨,必须来自于生前修行有成的喇嘛,而且依据其生前的遗愿制作而成。以人的头盖骨来制作,也是有“取其无常之意”。

在密宗修行者举行灌顶仪式的时候,灌顶壶里盛着圣水,而头器里则装满酒(一般是白酒或者红酒),师傅将圣水洒在修行者头上,并让徒弟用人头碗喝酒,然后授予密法。

一般人的头做不了碗

嘎巴拉碗有两种:一般灌顶用的是用人头盖骨周边再镶银或镶金制作而成。上面有个盖,下面有个底座,座呈三角形,缀满了代表火焰的花纹。另外一种就是嘎巴拉贡碗,是藏传密教按照严格的尺寸和仪轨,用金银或铜、铁、玉、玛瑙、猴天灵骨等制作的碗型供器,主要用于佛坛上盛放各种供养品,比如说甘露、藏香、青稞酒、酥油等,它的用途和灌顶甘露嘎巴拉碗有一定的区别,但是“殊胜”的意义是一样的,同样稀有而超绝。

不论是哪种嘎巴拉碗,都是相当珍视的放在护法神殿和密宗师、或者行者的修炼禅房,在寺院的大殿中是根本看不到的。佛教徒对其的态度也是相当敬重的,认为这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熏”,是高僧戒、定、慧修持的结果,非一般人头骨可比。

并不是藏传佛教独有

大家不要以为,人头碗只存在于藏传佛教中。实际上,考古学家们在河北省邯郸市境内的涧沟遗址中发现了六个人头碗,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所以这些人头碗也是已知的中国最早的头盖杯。

根据《战国策》和《史记》的记载,赵襄子攻灭智氏之后,因为对智伯深恶痛绝,便将智伯的头涂上漆,制成了饮酒器具。而最“贵重”和最“凄惨”的人头碗应该是在元朝时期,妖僧杨琏真伽盗掘南宋皇陵,将宋理宗的头盖骨制成的嘎巴拉碗,送给帝师八思巴。英明的康熙帝也曾经命人将贪官程金山的头制成骷髅杯。

很多的嘎巴拉碗都已经流落到海外,只有在海外的博物馆里才可以一睹其真颜,现珍藏在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嘎巴拉碗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六世班禅喇嘛祝贺乾隆皇帝七十寿辰的贺礼。

还有一件珍品在四川博物院,碗长18.2厘米,宽14.5厘米,座底呈三角形。碗内包黄铜边,嵌了珊瑚和绿松石。铜质三角形座,腰部用莲瓣纹装饰,上部各角饰一人头,下部各角饰象头,各边饰饕餮面。去四川博物院参观的朋友们,可以去四川博物院的藏传佛教区一睹究竟。

这就是传奇的骷髅酒杯,人头酒杯,一般人的头盖骨做不了,一般人也喝不到里面的酒。


麻辣品酒师:中西文化总是有那么多的巧合,最早出现的西方骷髅杯是在17400年前。据记载,古希腊著名的学者希罗多德和斯特拉波在斯基泰游历时,也曾使用当地人用被杀死的敌人首级制成的杯子饮酒。所以,人头酒杯自古以来就有,东西方通用,并不一定和宗教相关,不必要将密宗的嘎巴拉碗神秘化。


感谢大家读到最后,非常谢谢大家的点赞和留言,这是支持我继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