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爱好者,你了解《平水韵》和入声字吗?

发表时间: 2018-01-27 09:06

1.什么叫平水韵?

"平水韵"是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书今佚)。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

2.平水韵的韵部是什么?

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因为平水韵是根据唐初许敬宗奏议合并的韵,所以,唐人用韵,实际上用的是平水韵。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又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上平声15部,如一东、二冬、三江、四支……等;下平声15部,如一先、二萧、三肴、四豪……等;上声29部,如一董、二肿、三讲、四纸……等;去声30部,如一送、二宋、三绛、四寘……等;入声17部,如一屋、二沃、三觉、四质……等。

3入声是什么?

入声是古汉语的四声之一,平仄中的三个仄调(上、去、入)之一。入声韵尾由三种不同的塞音韵尾[-p̚],[-t̚],[-k̚]构成。入声字读音短促,一发即收。入声字音是无声除阻音,是有成阻和持阻阶段,但最后没有爆发的塞音。 "平声者哀而妄,上声者厉而举,去声者清而远,入声者直而促。"

入声在汉语的保留情况及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入声在粤语、闽南语、海南话、客家语、部分赣语,完整保存韵尾三分[-p̚],[-t̚],[-k̚]。大部分赣语保留两种韵尾[-t̚]和[-k̚]。在吴语、大部分江淮官话、徽语、晋语、闽东语、莆仙语和极少数西南官话中合并为喉塞韵尾[-ʔ]。在部分江淮官话、闽中语、新湘语、闽北语和极少数西南官话中保留独立调值。

现代官话(除江淮官话)的特征之一是古汉语的入声消失。不经训练不能分辨入声字。由于部分原属仄声的入声字被派进平声,比如:菊、石、竹、舌,等等,所以,不熟悉入声字的诗词爱好者较难判断唐诗宋词中的平仄韵律。

4.如何尽快掌握入声字?

这个需要日积月累的用心积累。依我个人的经验,我是通过把平水韵部所有入声字中现在读音是平的(阴平、阳平),都挑出来,通过非负的联想进行组词加深记忆。比如,我把人体头部的入声归纳一块:舌、发、目、额、睫,就这样按照自己熟悉的规律去记。

另外,是通过每天读20首唐诗去巩固。当你发现该仄处,按照现代汉语读音是平的就要注意了,查下到底是不是入声字。这一招很管用,不姓您试试。

5、熟悉入声字的意义

首先,读唐诗的时候不至于困惑平仄的抑扬顿挫感。也不至于在读使用平水韵写诗词的朋友作品时,误以为人家平仄的粘、替、对有问题。

其次,能使自己更好的运用平水韵写作律诗和填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