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之龙井茶:探索其千年历史(一)

发表时间: 2024-01-18 13:35

在名茶众多的中国,西湖龙井茶被尊为“名茶之冠”,有“绿色皇后”之誉。当人们手捧一杯色、香、味、形俱美的龙井茶,慢慢品啜时,总爱谈论一个话题:西湖龙井茶始于何时?

杭州西湖群山,产茶历史悠久。初于南北朝,唐时已见之于陆羽《茶经》。但“龙井茶”之名比较后起,始于元代,著称于明,而盛于清。

西湖茶树天台来

西湖茶树最初栽植天竺灵隐一带,传说是南朝诗人谢灵运从天台引种过来的。谢灵运幼时寓居西湖灵隐,寄养于灵隐杜明禅师处,当年还建有“梦谢亭”,留有“翻经台”。天台是浙江茶叶的发祥地,曾有野生“大茗”至今还留有葛洪(284-364)植茶遗址。

苏轼在元祐四年(1089)杭州任上时,作过一首《送南屏谦师》诗,有句云:“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诗人似乎是在回忆六百年前西湖曾有过的“天台乳花”--用天台茶树制成的石乳、滴乳或白乳茶。这是一种采摘细嫩茶芽,经过蒸青,不发酵紧压而成的团饼茶。

《茶经》有记灵隐茶

最早记述西湖产茶的,是唐人陆羽所撰的《茶经》。《茶经·八之出》记:“杭州临安、於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唐代西湖产茶主要在天竺、灵隐一带。其时、灵隐、天竺诸寺寺僧,傍寺开垦茶园,自采自制自用,或招待施主香客。

陆羽在隐居湖州茗溪前后,杭州是他常来常往之地,而且曾在灵隐留住过一段时间。他流连这里的湖光山色,更钟情于这里的香茶美泉。后结识道标和尚,两人常在西岭草堂品茶尝泉。不过当年陆羽和道标品的团饼茶是煮着喝的,与今天大不相同。团饼茶的煮法,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有详细记述,大体是:先把团饼茶炙烤碾碎成末,然后把水放在茶中烧开,初时“沸如鱼目,微有声”,称第一沸;烧至“缘边如涌泉连珠”称第二沸;此时,舀出一瓢水备用,便用竹夹在水中转动,当出现一个水涡时就用“则”(一种取末茶的用具)量茶末,投人水涡里,再煮一会茶汤“腾波鼓浪”,是为第三沸。此刻将二沸时舀出的一瓢水倒进去,使沸水稍冷,停止沸腾,以孕育沫饽,茶就煮成了,便可盛到茶碗里品饮了。

白公品茗韬光庵

在灵隐寺西北巢构坞有一韬光庵,是唐时蜀僧韬光禅师所建。此僧辞师出游时,师嘱其“遇天可前,逢巢即止”。当云游到灵隐山巢沟坞时,又正值白居易(乐天)为郡守,顿悟“此吾师之命也”便留止于此,筑庵说法。白居易闻说此事,慕名造访,后常品茗吟唱,诗文酬答频频,白居易还亲为韬光题其堂曰“法安”。日,白居易作诗邀请韬光到城里相聚:“白屋炊香饭,荤不人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青芥除黄叶,红姜带紫芽。命师来拌食,斋罢一瓯茶。”然韬光不肯从命,也以诗作答:“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城市不堪飞锡到,恐妨莺啭翠楼前。”白居易不得已,只好亲自上山访晤,一起汲泉煮茗。现韬光寺中仍留有烹茗井,相传是当年两人烹茶取泉处。

香林、白云宋名茶

宋代,灵隐、天竺仍然是西湖的主要产茶区,那时以“香林茶”、“白云茶”、“宝云茶”和“垂云茶”最为人称道,屡见于文人笔下。

香林茶产于下天竺香林洞。南宋《淳祐临安志》卷九在“香林洞”条下有记:“下天竺岩下,石洞深窈,可通往来,名曰香林洞慈云法师有诗'天竺出草茶,因号香林茶”。其洞与香桂林相近。”值得注意的是,那时的香林茶已称为“草茶”,这“草茶”有别于团饼茶,是一种不经碾压保持芽叶原貌的散茶。而当时在全国流行的,仍然是承袭唐时的蒸青团茶,而且制作更精细,团片更趋小型。苏轼在元祐五年(1090)作的《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诗有云:“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诗人说,团茶在外面涂一层膏油,难以鉴别其品质高下,而灵隐山(即武林山)所产的“武林春”草茶,恰似西子佳人,不经“浓妆”,好像是传统的制茶方式中吹来一股清风。

白云茶产于上天竺白云峰。《淳祐临安志》卷九“白云峰”条下云:“上天竺山后,最高处谓之白云峰,于是寺僧建堂其下,谓之白云堂。山中出茶,因谓之白云茶。”隐居西湖孤山二十余年的林和靖,当年非常看重白云茶,有诗赞曰:“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静试恰如湖上云,对尝兼忆剡中人。”谷雨前采制的白云茶,是茶中珍品。产于葛岭宝云山的宝云茶,是宋时杭州名茶中的后起之秀,清翟灏等辑《湖山便览》卷四载:“宝云山在葛岭左,东北与巾子峰接,亦称宝云茶坞。宋《图经》载:杭州之茶惟此与香林、白云所产人贡,余不与焉。”

垂云茶产自宝严院。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卷十八中说,“宝云茶,香林茶,白云茶。又宝严院垂云亭亦产。”宝严院在北山,据《西湖游览志》卷八所记:“钱塘门沿城而北,旧有宝严院俗呼九曲院。”苏东坡曾到宝严院品尝过垂云茶,并留下了诗作《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妙供来香积,珍烹具太官。揀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诗人这天在寺僧的香积厨,喝到了“太官令”珍烹的雀舌新芽,故以大龙团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