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之茶业》揭秘84年前的茶叶产业

发表时间: 2018-12-26 15:55


(云南之茶业目录)

本文由云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部整理编辑,授权晓德书号刊发。

编者按:本文刊载于《国际贸易导报》第6卷第7号上(1934年7月10日出版),今用简化字录出。文中“云南茶叶出口情形表”改为横文排列,并将汉字数字改为阿拉伯数字。作者褚守庄,曾监管云南省立第一茶业试验场。


云南之茶业

褚守庄

(云南之茶业)

一、揭幕

云南为产茶名区之一,最驰名者为普洱茶,昔年作为贡品,其名贵可知。本省之茶,除自给外,尚有大量输出,而本省西北境接近康藏,其地人民,酷好云茶,每年大批入境,驼运茶叶,络绎於道,关系地方繁荣,影响民生经济至巨。年来因种植不求改善,制法又复守旧,以致产额锐减,销场日滞,大堪注意!斯篇所述,系根据最近实际情形,作一鸟瞰之绍介,惟因交通不便,调查未能详尽,有仅系根据产茶地县政府之调查报告,故难确精,惟聊胜於无而已。

二、云南产茶县别产额及销场

云南之茶,昔年约计年产额为十二万六千馀担,红茶最多,为九万六千担,绿茶约三万馀担,其确数至今尚无统计可考。兹将产茶县别及产额等分述于后:

1.昆明 昆明仅距城十里之十里铺地方,产十里茶,为数无多,占地不广,农民不加爱护,管理异常驰废,茶枝枯萎,予前往调查,现存者不上五十株,年产额仅百斤左右而已。惟闻地方父老言,在清季以之作为贡品,至今仍保持其名贵之地位,因产额不多,售价奇昂,去年每两达滇币三元,约合国币大洋三角伍分左右,仅供达官贵人之品啜耳!

2.罗平 该县仅距县城里许之松毛山村产茶,该村人民,於园圃边地种植,茶株不上五十株,并无专营茶业者,年产额约二三百斤。每斤售滇币五元馀,约合国币大洋五角五分。民国十七年,该县建设局曾于城西二里许之香山寺旁松山下,辟地二亩许,作茶之栽培试验,共植茶树一千馀株,成活者达十分之八,惜未积极推广,至今成效未著。

3.宜良 宝洪茶为宜良著产之一,该县现共有茶地三千馀亩,茶树六十馀万株。年产茶五千馀斤,以四千斤运至昆明市销售,其馀一千斤在本地销费。

4.澜沧 该县年产茶八百五十四担,约值滇币一万零五百六十元。每年思茅普洱一带商人,到该县购买粗茶——又名生茶,系仅将茶叶采取晒干,不加焙制之谓——运回焙制,除销昆明市外,缅甸、西藏均销焉。

5.佛海 该县共有茶地一千三百亩,茶树十万三千株。红茶为多,因该县居民夷多汉少,不嗜绿茶,年产额为五十馀万斤,约值滇币五六万元。除销省内二十万斤外,尚有三十万斤,运销西藏、缅甸、印度、法属越南、及暹罗者。

6.顺宁 该县年产茶三千二百担,运经大理下关而销四川。茶地百万亩,茶树约共二十万万株。

7.镇(原作“滇”,改。编者注)越 该县易武茶,昔年年产额为万馀担,今则因夷民受诱,迁移出境者日众,茶树多半弃置枯死,近年收数大减,年仅产茶二千六百担,此不仅系茶业问题,且系一严重之国防问题也。按该县之茶,除销省内外,缅甸、暹罗、英属整海,法属越南莱州,以及香港等处,昔年均有销场。

8.五福 该县年产额为三万五千斤,除销思茅转省约万馀斤外,西藏、上海等处,约销七八千觔。

9.双江 该县年产茶壹万担,多数运销四川叙府,少数运销缅甸、腊戍及本省中甸,维西等处。

10.镇康 该县茶地约七百馀亩,茶树十四万馀株,年产茶八百馀担,约值滇币一万馀元。

11.江城 该县年产红茶六百担,多系运销法属莱州。茶树约万株,每年出口总值滇洋千馀元。

12.云县 该县东南西北四区均产茶,为农民主要副业之一,种茶者千馀户,业茶者二千馀人,年产红茶一百二十石。绿茶四百八十石;商人收买以马驼运至大理下关,复由商家检出细者,做为细茶,运至四川叙泸一带销售,粗者揉为蛮庄,专销西藏。

13.大关 该县茶地面积约四十亩,年产茶三十馀担;种类以翠华茶名,此种茶系清道光年间,翠华山寺内僧人,用普茶种籽播种于寺外附近,从前产量极微,光复后因征集到省参加展览会,得二等奖,因而鼓励推广,今有运销昭通、盐津者。

14.新平 该县虽亦产茶,然因气候酷热之故,不甚适宜,产量极微。产额等不详。

15.广南 该县茶地约三百七十八亩,种茶家数二十馀家,年产四百七十四担,除自给外,运销广西百色(原作“包”,改。编者注)与法属越南、河阳等处。

16.思茅 该县倚邦区产茶,茶地约八十馀亩,年产四千馀担,约值滇币伍拾万元。昔年该县之茶,除销本省及西藏、西康外,印度、缅甸、新加坡等处,均有销场。近年因印度、缅甸茶业日渐发达,销场几为所夺,加以该县连年频遭瘟疫,民户死亡枕籍,外客行商视为畏途,商业异常不景,茶业亦大受影响,亟应设法挽救者也。

17.保山 该县茶地面积四十馀亩,茶株三万馀株,年产茶六百斤,仅销本县。全年总值滇币二千五百元。

18.景谷 该县为本省名茶区之一,茶地二千亩,种茶者六百五十家,年产二千担,值滇币四万元,多系运销景东属之景谷街,转运昆明市,亦有祥云、维西等县商人,到县采购者。

19.镇沅 该县茶业,亦堪注意,惜未据将调查表寄到,致不明瞭也。

20.景东 该县种茶地三千五百亩,年产一万一千三百五十担,运销昆明、大理等处。

21.元江 该县种茶地一千馀亩,种茶家数一千五百馀户,年产二千担,除销本省外,尚销至香港。

以上共产茶县二十一,本省产茶之县均已罗列。云南因交通不便,外间对于本省情况,不甚明瞭,产茶县亦然,如赵烈先生编著《中国茶业问题》,仅列普洱(原作“河”,改。编者注)、昭通、思茅、缅宁、镇沅等五县,其实普洱(今更名宁洱)并不产茶,昔年因该县为普洱府首邑,产茶者系普洱府所属之镇越、五福、佛海、江城等处,故昔以普洱茶著名于世也。昭通产茶甚微,无确切调查,故未列入。

三、云南一般种茶法

本省种茶方法,毫未改进,异常粗放,茲将一般种茶方法,略述于后:

1.采种 冬季种子成熟后,即行采收,采收之后,曝干备种。

2.播种日期 播种日期因地而略异,大抵在立春后至清明。

3.播种方法 先将茶地整平,每隔四尺左右,开一宽一尺二三寸之沟,以为间隔,亦有不开沟者。茶籽种于穴中,每穴放二三粒,籽与籽间相距约四分,放种籽后,用木板略为按压,然后覆土约五分厚,以草盖之,每隔二三日灌溉一次。

4.移植 有不行移植者;行移植者日期约在端阳前后,茶秧已长至二三寸高,即行移植,先将欲移植之地,整平分成数行,每行距离二尺七八寸,中以小沟隔之,各行之上,每距一尺,植茶苗一株。栽法用尖竹片、或木棍,插入土中,深三四寸,将棍拔出,于其窠上栽以茶苗,苗之四周,以木板按平,施以灌溉。亦有不施灌溉,仅赖天然雨水者。

5.施肥 施肥者甚少,第一年全不施肥。有于二年略施草木灰,稀薄人粪尿,或油饼一次者。

6.除草 除草工作,甚为忽视,故有全不除草者。亦有於每年冬季举行一次者。其平原茶地,因中种大豆、小麦之类,故除草较勤。

7.病虫害 对于病虫害毫无预防及治疗方法。

8.剪枝 甚少举行,亦有一年举行一次者。

四、云南一般制茶法

植茶二三年后,长及一尺左右,先将本株高尖采摘,使其渐次发茂,再过二三年,茶芽渐多,即行采茶,采茶日期可分春夏秋三季,亦有仅采春茶者。平均每茶一株,每次可采生叶三四两,其制法系将茶叶用甑蒸,或用锅炒,炒或蒸至叶瘪。取出於簸箕上,用手揉搓,俟略凉,放于屋内干净地面,使地面吸收其水分,其时间为数小時或达次日,再移于簸箕或蔑席之上,于日光下晒之。随晒随揉,揉至四五次放于篾筐,是即粗茶,约计制成此项粗茶一斤,需生茶四斤右右。

茶商至产地将粗茶购归。另行蒸揉,制成团茶,团茶或方茶,用笋叶壳包裹,即行发售。行销西藏等地者,即系是项包裝。

精制茶商,将上项笋叶壳包裹之茶,购而另蒸,雇女工将细粗大小各叶各别检出,或用各种花薰过,装于洋铁罐中出售,每罐自半斤装起,至三斤不等。此项精制茶商,以昆明市最多。

五、茶之消费情形

茶为本省人民唯一之饮料,不论公私团体住宅,莫不置茶,客至即以茶饷客。茶之浓淡,因嗜好而不同,但无搀糖者。

茶铺为本省一般民众娱乐场所之一,其在乡村,则有“公茶铺”者,且负有一村会议事项集合场所之使命焉。普通茶铺有“闲茶铺”与“围鼓茶铺”之分,后者乃集合艺伶唱戏娱客,唯不化装。前者则茶铺主人不设零外娱乐,听客畅谈者。此外尚有备留声机或请人演述说部以娱客者。

茶价每碗或每壶自滇币一角起迄三角不等,因设备及茶叶高低而异。

茶铺除售茶外,兼售瓜子、松子等物,惟不售糖果茶食。

云南边地之民族,如古宗,卡瓦等,特别嗜茶,每日三餐,不能无茶。故本省粗叶茶最大量之消费者,即为斯等民族。彼辈常腰带巨资,入内地贩茶,特称为“赶茶山”,视为重要工作之一,其人饮茶,和以酥油,名为酥油茶。酥油系牛乳所制,故甚滋养。

六、云南省立第一茶业试验场概况

云南省立第一茶业试验场创立于民国十二年六月,当时称为“模范茶园”,而实际播种茶籽,则始于十三年,地点在昆明东乡大麻村牧野苴山。先是本省政府,于十一年见于本省茶业日渐衰颓,亟应设法挽救,挽救之道,对于培植茶叶人才,实为当务之急,乃于十二年创设“云南茶业实习所”,委朱文精为所长,鉴于学生无实习场所,乃向军需局租借牧野山公地一百九十亩又五十二方丈,为模范茶园,因该地接近十里铺,颇为宜茶故也。

民国十八年,建设厅始将“模范茶园”改组为省立第一茶业试验场,以求整饬,委徐嘉统为场长,徐病故后,由助理员李源清管理,后李辞职于民国二十一年五月,始委褚守庄兼管。

该场因成立不久,才财俱乏,致尚无显著成绩,年支经常费滇币二千六百零八元,目前最主要之工作,系作品种试验,目的由各种品种中检出一种最优良最适宜本省环境之品种,进行育种工作,以谋推广。

该场最大之影响,除才财两缺而外,则系雨季山洪暴发,狂流摧残,厉风淫雨,影响不少;而冬末春初发芽时节,又感缺水,天气斯时异常干燥,朔风吹来,沙尘随至,既损茶质,复碍发育,诚进展上之莫大妨碍,亟应设法防除者也。

七、结论

云南茶业,日渐衰颓,已成不可掩饰之事实。出口渐渐锐减,旧日销场,为人所夺,兹将海关贸易册所载,最近三年,云南茶叶出口情形录下,以供参考:

观上表,吾人惊异者为无思茅关之记载。而思茅则又人知为本省主要茶区之一也。其次,吾人由上表得一认识,即出口年减,如民国十八年由腾越关出口之红茶为一百九十五担,民国十八年则减为一百四十三担,计减少五十二担,而民国二十年则减为五十九担,较民国十八年减少一百三十六担,更查以前各年之记载,亦系一年不如一年之现象,此吾人深可猛省者也。

总之,云南茶业之衰颓,实一严重问题,若不早图复兴救济之策,将来更不知伊于胡底也。(一九三四、二、二四)


推荐阅读:《黑茶通史》,郭红军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