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茶文化:探索那些未知的奇特茶叶和背后的美丽传说

发表时间: 2020-07-02 11:24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叶品种数不胜数,有的奉于庙堂,有的流传江湖,既有高贵精致之风雅,也有村野乡间的畅快。这里整理了茶文化中出现的一些怪茶,名称虽怪,品质确实难得,不知您是否喝过?《人类简史》中说,人类开始学会讲故事的时候,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文化、宗教、社会因此而发展,我们也一同看看怪茶背后代代流传的故事,手捧一杯暖茶,感受下从古至今的茶文化传说。

怪茶名录(部分)

黑旦

马骝咪

白鸡冠

水金龟

半天

鸭屎香

闪午

蟹目像珠

攒林茶

雪水云绿

峨蕊

涌溪火青

九曲红梅


【白鸡冠】:

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白鸡冠与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并称是"武夷山四大名枞"。属于武夷岩茶。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隐屏峰蝙蝠洞(在武夷宫白蛇洞口和慧苑岩火焰峰下之外鬼洞亦有与白鸡冠齐名之树)。芽叶奇特,叶色淡绿,绿中带白,芽儿弯弯又显毫,白鸡冠的形态就像白锦鸡头上的鸡冠,故名白鸡冠。

于每年5月下旬开始采摘,以二叶或三叶为主,色泽绿里透红,回甘隽永。相传明代已有白鸡冠名。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


白鸡冠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武夷山有位茶农。一日,他的岳父做生日,他就抱着家里的一只大公鸡去祝寿。一路上,太阳火辣辣的,他被炙烤得受不了啦。走到慧苑岩附近,便把公鸡放在一棵树下,自己找了个阴凉的地方,拿下斗笠噼叭噼叭地扇起风来。还没一袋烟工夫,忽地听到公鸡"喔"地一声惨叫。他赶忙跑过去看,一条拇指粗的青蛇从他脚边一擦而过,差点把他吓出一身冷汗。再看大公鸡,脑袋耷拉着,殷红的血从公鸡的冠上往下流一滴一滴正落在旁边的一棵茶树根上。那茶农气得两眼冒火,恨得咬牙切齿,但又无可奈何,他只好在茶树下扒了个坑将大公鸡埋了,垂头丧气空着手去岳父家祝寿。也不怎的,慧苑岩附近的这棵茶树打那以后,长势物别旺盛,一股劲地往上窜,枝繁叶茂,比周围的茶树高一截。那满树的叶子也一天天地由墨绿变成淡绿,由淡绿变成淡白,几丈外就能闻到它那股浓郁浓郁的清香。制成的茶叶,颜色也与众不同,别的茶叶色带褐色,它却是在米黄中呈现出乳白色;泡出来的茶水晶亮晶亮的,还没到嘴边就清香扑鼻;啜一口,更觉清凉甘美,连那茶杆嚼起来也有一股香甜味,据说喝了还能治病。这茶树就是武夷名丛"白鸡冠"。



【水金龟】

武夷四大茗丛之一。水金龟属,有铁观音之甘醇 , 又有绿茶之清香,具鲜活、甘醇、清雅与芳香等,是茶中珍品。树皮色灰白,枝条略有弯曲,叶长圆形,翠绿色,有光泽。成茶外形紧结,色泽墨绿带润,香气清细幽远,滋味甘醇浓厚,汤色金黄,软亮。

水金龟成茶最大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梅花香,一个是特别的柔顺。在武夷山四大名枞之中,它显得别具一格,外表中庸而实际上傲骨铮铮,一缕梅香,岩韵暗锁。首先,水金龟成茶外形没什么看相,比较"丑陋"和"粗糙",干茶较松散,褐中带少许青色,乌润砂绿,闻茶有熟香。

水金龟扬名于清末,因引起公诉耗资千金而出名。该树有原产于牛栏坑杜葛峰下半岩上,原属天心庙产,一日倾盆大雨,峰顶茶园边岸崩塌,将茶树冲到牛栏坑近坑底的半岩石凹年停住,后水流成沟于树侧流下,当时兰谷岩主于该处设阶砌筑石围,雍土蓄之,此为水金龟命名的渊源。在1919-1920年曾引起诉讼,双方耗千金,自此水金龟更加出名。


水金龟的传说:神龟发功

据传说,在清朝末年的惊蛰那一天,照例崇县令及的官员带着工头、工员、场丁、杂役及当地的茶农在御茶园的祭茶神。祭祀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茶发芽,茶发芽!"喊声惊动了天庭玉帝仙茶园里专门为茶树浇水的老金龟。这老金龟原在修行千年方得正果,上天后原想谋个一官半职,没想到玉帝老儿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把他打发到仙茶园专门为仙茶树锄草浇水。开始时他和管仙的""孙悟空同病相怜,互相安慰,有个伴倒也落个清闲自在。后来孙悟空反出天庭,那老金龟形影孤单,方觉得心中不平。这天他被御茶园祭茶的喊声惊醒,不禁偷着跑出去看热闹。当他看到武夷山县令带着众人齐刷刷地跪在喊山,台下、台上红烛高烧,供品丰盛,台下众人对茶顶礼拜,至真至诚,内心十分感动,联想到自己长年在天廷待事却无人问津,气就不打一处来。老金龟长叹道:"罢了!罢了!我修行得道的千年金龟,尚不如人间一株茶,莫如到人间去作一株茶吧!"叹罢,老金龟铁了心要寻找一处安身之地。它眼光扫遍武夷山三十六峰,看到山北奇峰突兀,千岩竞翠,岩下土壤肥沃,山泉涓涓,牛栏坑内满目春色,一派生机盎然。凭着老金龟长期事茶的经验,它认定这里一定是茶树生长的绝佳之地。"对,就到那里去做一株名茶。"主意一定,老金龟运起神功,口吐甘霖,武夷山顿时暴雨如注,千崖万壑间山洪携着泥石沙土到处奔流。金龟乘机变成一株茶枝叶繁茂的茶树,随着泥石流顺而下,到了牛栏坑头杜葛寨兰谷半岩的一个处,老金龟收起神功,止住身形,扎下了根。



【半天妖】

武夷名丛。半天妖也叫半天腰、、半天鹞。原产于九龙窠三花峰的半山腰,"半天妖"茶如其名,带着一份高远,拥有一种显贵,更充满变化无穷的茶韵。多变的茶香,初时如兰似花,继而如粟像杏,再则焦香横溢,时刻带着一份妖媚。浓郁的茶汤醇厚鲜爽,初时如粗狂的男子,充满着刚毅与坚韧;继而像妖艳女人,叫人翻动心绪;再如温柔似水的少妇,让人心旷神怡;终如妙龄少女,使人赏心悦目。

茶香特别的半天妖,各种形容都不足为奇,茶性有点霸道,茶汤特别浓郁、醇厚,岩韵十足。回甘持久又是她的另一特点,丝丝的甘味从口腔各部位泛出,形成典型的"晚甘侯"特征。


半天妖的传说:

其名来源于永乐年间。据说天心永乐禅寺方丈,一日偶得一梦,梦见一只洁白的鹞,嘴里含着 一颗闪光的种子被一只巨鹰紧追不舍后将宝石落在三花峰的半山腰上。为了证实梦的灵验,方丈派了一位小和尚登峰寻找。小和尚从蓑衣峰旁翻越直至三花峰顶,而后用绳索费尽周折,到了三花峰的半山腰寻找宝石。"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块突起的峭壁上发现一颗绿色的茶籽,茶籽已开始吐芽长根,小和尚小心翼翼地拾起,带回庙中,交给方丈。方丈将茶籽亲自培土,待长到尺余高,仍由小和尚将其移栽上去。因为方丈认为此茶籽系鹞鸟所赐于三花峰的半山腰,不可强占,又似半天空中的一株茶,所以命名为"半天鹞"。由于"鹞"与"腰"同音,又因为生长在半山腰上,久而久之就成了"半天腰",后因口感奇特,俗称"半天妖"。


【黑

黄旦的变异品种,原产福建省安溪县大坪乡双美村盘山,已有60年左右栽培史。在安溪县及福建南部乌龙茶茶区有较大面积栽培。极香,是乌龙茶中风格有别于铁观音的又一极品。

条索紧结,色泽褐绿润,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甘鲜。色泽润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中间黑绿,边缘,柔软明亮。

黑旦茶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安溪县虎邱乡美庄村的灶坑,有一位青年名叫林梓琴,娶西坪乡珠洋村一位名叫王淡的女子为妻。当地有这样一种风俗,女子结婚一个月,新娘要回娘家,称为"对月"。"对月"后再回夫家时,娘家在给新娘子带回的礼物中,要有一项"带青"的物件,如菜苗、薯苗、芋苗、蔗苗等, 意思是祝新娘回夫家后,"落地生根",早日生男育女,繁衍子孙。王淡回娘家"对月",临走时母亲心想,给女儿"带青",带些什么好呢?按照古例,都是带薯苗、芋苗之类,不如让她带两株茶苗回去更有用。那时西坪已经是出名的茶乡,女儿在娘家时就是个心灵手巧的采茶女,而灶坑种茶的不多。母亲把这个打算告诉王淡,王淡听了很高兴。母亲亲自到屋后选上两株又绿又壮的茶苗,连根带土挖起来,细心包扎好,系上红线,让女儿作为"带青"的礼物带去灶坑。

王淡回到夫家后,和丈夫一起把这两株茶苗种到自己房前的埕角。每天早晨王淡起来煮饭后,总要为这两株茶苗浇水、松土、除草,精心照顾。过了不久,茶苗就开始长芽吐青,两年后,这两株茶树已长得十分茂盛。这一年清明节刚到,两株茶树就已经抽芽长叶,比当地别的茶树大约早一个节气。夫妻俩也早早动手,对这两株茶树的茶叶单独采摘和炒制。炒制时,房间里腾起一阵阵不同以往的清香,王淡和林梓琴都很欢喜,赶紧用铜壶烧开水,冲泡后,倒在杯里一看,茶水颜色淡黄,奇香扑鼻,入口品一品,味道和其他茶叶不一样,甘鲜醇厚,舌底生津,余韵无穷,王淡和沐梓琴连声称赞好茶。邻居听了,赶来品尝,也都赞不绝口。这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经过大量繁衍栽培,邻居也争着移植,越传越多。乡亲们说,这种茶是王淡传来的,茶名就叫作"王淡茶"吧!闽南话"王"与"黄"、"淡"与"旦"语音相近,这种茶的茶水又是金黄色的,后来就渐渐把"王淡茶"叫成"黄旦茶"了,之后经过不断繁衍变种,出现了色泽更深的"黑旦"茶。



马骝咪】:

又名"猴子采"。出自福建安溪。相传古来大红袍茶树多长于峭壁岩石之上,靠茶人训练猴子采摘,这是一个传说,但也说明了大红袍的生长环境,目前大红袍有一个品牌,猴牌大红袍,就是按照这个传说取得名字,很好记,英文名叫MONKEYTEA


古时,生长在悬崖绝壁上,人莫能登,每年采茶时,寺僧以果为饵,驯猴子采之,所以有人称之为"猴采茶"。高十丈,叶大如掌,生长在峭壁上,风吹叶坠,寺僧拾制为茶,能治百病。


【鸭屎香】

潮州凤凰单丛,别名"乌叶单丛",为半发酵乌龙茶。凤凰单丛的一种经典香型,也可以说是单丛茶的代表。"鸭屎香"的名字来源也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茶农怕茶苗被人偷去,故意丑化茶名,另一种说法是该茶树栽种在俗称"鸭屎土"的黄土壤上,因此而得名。

鸭屎香的特点就是条索紧卷粗壮,具有一定的光泽,呈乌褐色。在进行冲泡的时候,有着十分醇厚的香味,且还比较悠长,它的回甘能力也很强,并且还十分的耐冲泡,一般可以冲泡10泡以上。在进行冲泡之后色泽是明亮的橙黄色,而且在冲泡之后香味依旧,所以它被称为是香气最持久最浓郁的茶。"鸭屎香"的冲泡后,第一口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甘冽的,接下来是高杨的香气,整个口腔都是;细细品味,还有就是那微苦的香味,苦后甘甜。"鸭屎香"的香气,主要是兰花香的气味,更高品质的鸭屎香,细细品饮中,甚至有一种独特的奶香味,多层次感,是其他香型品种中少见的。


鸭屎香的传说:

关于凤凰单丛"鸭屎香"的由来,是凤凰山当地一位茶农当初丛乌岽引进,种在"鸭屎土",也就是黄色土壤的茶园里,当地人喝过了这种茶叶都叫好,都纷纷称赞是好茶,都问这是什么茶,什么香型的;但这位茶农又害怕自己独有的茶树被人家偷去,所以就说谎这是"鸭屎香"。在后来的后来,有人获得了这种茶树,并且开始大量的扩种。于是,便有了"鸭屎香"这个名字的由来了。



【闪午】

潮州凤凰山乌岽单丛之一,到中午叶子会蔫掉,因此得名。乌岽单丛产于广东乌岽山,是凤凰单丛中的精品,属于类。特别是消脂解腻,提神等。乌岽单丛主要突出的是它的花香及浓厚的滋味及回甘,而且耐冲泡。乌岽山区濒临东海,茶区海拔上千米,自然环境的优越,有利于茶树的发育及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质。由于乌岽地区种植水仙茶树种制茶已有900多年,历史悠久,制茶传统的乌岽山茶农,皆富有丰富的制茶经验,乌岽山区老茶树很多,200年以上的茶树,目前尚存三千多株。凤凰单从茶享誉四海,位列中国三大乌龙茶之列,其中乌岽单从茶又属凤凰单从茶中最佳品种,备受茶友喜爱。



闪午的传说:

在潮州凤凰山区,一直流传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青龙和乌龙是一对孪生兄弟,都是南海龙王之子。一天,他化身独自上岸游玩,适逢人世宫廷盛会,他十分留恋人间美好的生活,便投胎大耳妈而成为龙麒。龙麒为高辛帝解除危难,除掉番王,保卫了中原,立了大功,封为驸马,赐名盘瓠。成婚后,为自食其力,与公主不远万里,到凤凰山安家落户,成为中国畲族的始祖。青龙与高辛氏生下三男一女,过着刀耕火种、深山狞猎的幸福生活。这事传到了日夜想念哥哥的乌龙那里,勾起他既羡慕又思念青龙的急切心情,便沿着韩江溯流而上,寻上凤凰山来,进入一个花果飘香、美丽富饶的山间世界。乌龙见过嫂嫂高辛氏,又见到结实健壮盘、蓝、雷三兄弟,却不见哥哥青龙。当得知盘瓠巳进深山打猎,他迫不及待地上山去找哥哥。 在山上,乌龙远远地看见盘瓠正在追赶一只老山羊,他想与哥哥开个玩笑,便变成一条又粗又老的黑须藤,横卧在路上。盘瓠只顾追赶前面的老山羊,没注意到脚下,被黑须藤重重绊了一跤,掉下万丈深渊。乌龙见状,急忙现身下渊驮起哥哥回家,但盘瓠已是气绝身亡。乌龙悔恨交加,遂重变黑须藤,欲求嫂侄一家谅解。不料老大盘氏怨气冲天,抡起大刀猛砍黑须藤。乌龙负痛现出原形,但见尾巴已断,鲜血淋漓,残尾仍为古藤。乌龙转念一想:兄长因它而死,自己也已身残,活着也无用,不如化成茶树,向嫂侄一家人赎罪,也可造福兄长的后人。于是,乌龙飞向山顶,抖落身上的鳞片,变成一株株的茶树,漫山遍野遂长满了碧绿的乌龙茶树。这样,在青龙子孙们的精心培育下,乌龙茶代代相传,不但在凤凰山繁衍生殖,还随着畲族同胞的历史大迁徙,又传种到福建、浙江、台弯等省。


饶宗颐教授在《潮州畲民之历史及其传说》文中记载:"石古坪传说:谓驸王至茅山学法游猎,为山羊触伤,在树上攀住一藤,卒以藤断跌死,由猴舁葬于南海山中,故凤凰各村流行畲歌,有石古坪恶畲客藤断石压之语。今(1948年)石古坪蓝氏祖祠,其龛下有箱二,有长均三四尺之藤,据传为附王(即盘瓠)之遗物也"。这遗物就是全国各地畲胞珍视的"老公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证,可惜在1952年毁于破除封建迷信的烈火。


【蟹目香珠】

可以说就是茉莉龙珠花茶,是茉莉花茶和绿茶的混合物,茶叶都被塑形成颗粒,看起来就像蟹的眼睛。一款花香浓郁厚实,回甘明显的卷曲型茉莉花茶。茉莉花香与兰花香并存,花香很浓郁、厚实,但欠清灵。茶汤浓度较适中,甜润,但苦涩感也很明显,好在能很快化为生津回甘,入口舒适度还可以。 外形圆紧,白毫显露,形似珍珠;鲜灵,浓厚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灵。冲泡一杯香香的茉莉花茶,仅需要几颗足够!

蟹目香珠是用经加工干燥的茶叶,与含苞待放的茉莉鲜花混合窨制而成的再加工茶,所谓混合窨制,就是将鲜花与绿茶茶叶拌和,在静止状态下茶叶缓慢吸收花香,然后除去花朵,将茶叶烘干而成。喝蟹目香珠,可以帮助缓解紧张情绪,消除抑郁,还有去脂、清肠、开胃的功效。


蟹目香珠的传说:

传说是在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陈古秋所创制、有一年冬天,陈古秋邀来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正在品茶评论之时,陈古秋忽然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尝过,便寻出那包茶,请大师品尝。冲泡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有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功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笑着说:"陈老弟,你做下好事啦,这乃茶中绝品'报恩仙',过去只听说过,今日才亲眼所见,这茶是谁送你的"。陈古秋就讲述了三年前去南方购茶住客店遇见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经历,那少女诉说家中停放着父亲尸身,无钱殡葬,陈古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并请邻居帮助她搬到亲戚家去。三年过去,今春又去南方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当时未冲泡,谁料是珍品,大师说:"这茶是珍品,是绝品,制这种茶要耗尽人的精力,这姑娘可能你再也见不到了。"陈古秋说当时问过客店老板,老板说那姑娘已死去一年多了。两人感叹一会,大师忽然说: "为什么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 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陈古秋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将茉莉花加到茶中,果然制出了芬芳诱人的茉莉花茶,深受北方人喜爱,从此便有了一种新的茶叶品种。



【攒林茶】

攒林茶产于江西省永修县。该山位于东端,高山峻岭,连绵起伏,丛林密布,云雾缭绕。因茶树与林木混杂相生,故名攒林茶。永修攒林茶,又名"攒林云尖",俗称"云雾尖"。它产于森林苍苍、秀雾茫茫的云居山中。"云雾尖"在时就列为。云居山,上有五老峰、五龙潭、碧溪桥、谈心石、真如寺等著名。这里是"云山绿苍苍,秀雾白茫茫,满山皆青翠,遍野是茶香"。


攒林茶的典故:

攒林茶又名"攒林云尖"。相传清代的康熙、乾隆两皇帝都曾把它当作长寿珍品。相传清代的、两皇帝都曾把它当作长寿珍品。四十年代初,在禅师主持下,云居山真如禅寺众僧曾辟土植茶七十余亩,一时被佛门视为珍宝。

清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 《建昌(今永修)乡土志》 记载:"攒林茶俗名云雾茶,此茶不由人莳,产于林木中,吸取精华,饱食云雾,山人披荆采之始得,色香味皆佳,阳羡、龙井、君山银针无以过焉!"这里把攒林茶列为与宜兴的阳羡茶、浙江的和的齐名。

唐代著名诗人卢仝曾有名句:"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说是如果百草要开花,须得皇帝尝过阳羡茶之后,生动地描述了阳羡茶品质之高雅。至于杭州龙井茶、君山银针茶品质之优,更是尽人皆知了。



【雪水云绿】

"雪水云绿"来自于富春江边的桐庐。桐庐为森林生态县。桐庐出好茶,自然离不开富春江和桐溪的涵养。这是桐庐茶的生命之源。富春江和桐溪几千年来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桐庐人。

浙江盛产外形唯美绝伦的针形茶,针形茶在浙江大有占领绿茶新一极之势,其中产于杭州桐庐的"雪水云绿"则更是针形茶的开创者。"雪水云绿"泡开后仍呈叶芽状,茶叶在水中直立竖起,有种少女般亭亭玉立的感觉。"雪水云绿"属绿茶类针形名茶,因其原料的独特性,开创了针形类名茶的历史。

"雪水云绿茶以'色、香、味、形'四美而见长,形似莲芯,玉质透翠,挺而匀,正如雪水冲泡一般,纯洁而清高,清馨无比。泡开后的'雪水云绿茶',汤色清澈见底,叶底嫩匀完整、绿亮,如初春的新芽一般。"

雪水云绿分为极品、特级(特一、特二、特三)和一级。其品质特点是外形紧直略扁,芽锋显露,色泽嫩绿,清香高锐,滋味鲜醇,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匀完整,绿亮。

启之,形似岫玉和翡翠雕成的短剑。沏之,若仙女散花,根根飘逸而出。咗之,腹里管里喉里,林间香气馥郁缭绕,三刻不绝,不禁称奇。



雪水云绿的记载:

"雪水云绿"大有来历。陆羽《茶经》中即载有"睦州茶产于桐庐山谷中"之说。当代茶学家庄晚芳先生所著《中国茶史散论》:"按清《海记》载文,清初各省贡茶条目,其中桐庐贡茶十二斤。" 

明李日华撰《六研斋笔记》记述宋朝时它就作贡茶。雪水云绿形似银剑出鞘,茸毫隐翠,汁色嫩绿明亮,清香甘甜。



【峨蕊】

峨蕊,产于四川省区,主要栽种在海拔800-1200米的、、一带。这里光照适度,雨量充沛,土壤深厚肥沃,茶园处于群山环抱、云雾弥漫之中。生长繁茂,芽叶肥壮,质地柔嫩,内含物质丰富。峨蕊产于四川省。该茶具有条索紧细,显露,形似花蕊的特点,故名峨蕊。峨眉山山腰间的、、、一带是盛产峨蕊之处。这里群山环抱,终年云雾缭绕,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是生长的理想之地。峨眉山附近的村民早有上山挖茶、采野茶的习惯。



据《峨眉志》记载:"峨眉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今黑水寺后的绝顶处产一种茶,味初苦终甘,不减江南春采"。峨眉名茶,远在1000多年以前,已列为贡品。

唐代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中充分表达了对四川茶叶的热爱。其诗曰:"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未下刀圭搅。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白居易收到李氏用红纸包封的清明前一、二天所采制的火前茶后,十分高兴,旋即烧水,把水煎到鱼眼程度,再用"刀圭"等泡茶用具,试尝四川新茶。白居易对颇有研究,十分喜爱饮茶,所以他要自称"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了。

芽叶炒制后,粒粒如蕊,纤绣如眉,茸毛显露,嫩绿油润,香高味爽,品尝之余,甘芳长留,心旷神怡。峨蕊颗粒紧细,宋代诗人苏轼把这类茶叶形容成"春芽大麦粗",说明其大小像麦粒一般粗细。这是最形象不过了。



峨蕊的传说:

此茶叶据说是早先相传在峨眉山一处名为"峨蕊崮"的地方,住着一位峨蕊仙子,她是一株得道万年的茶树,专心为峨眉山培育仙茶。一日,一位勤劳善良的茶农偶遇仙境茶林,闯进了这个仙姑居住的地方。不料惊动仙子,泄了天机,仙境茶林瞬间消失,化为一捆沾露的茶苗,叶子微微卷起,像花瓣,而内中吐露出来浓香,就像被花瓣包裹着的花蕊在吐露芬芳一样。茶农将茶苗小心翼翼的带回,种在峨眉山中,精心培植,就有了后来的峨蕊。岁月沧桑,香飘千里。



【涌溪火青】

涌溪火青茶产于安徽省泾县城东70千米涌溪山的枫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是明代发现的一种名茶。涌溪火青属珠茶,生产历史已有五百余载,曾为历朝之贡茶。涌溪火青外形独特美观,颗粒细嫩重实,色泽墨绿莹润,银毫密披。冲泡形似兰花舒展,具有明目清心,止渴解暑、利尿解毒、提神消腻之功效。


用于制作涌溪火青的鲜叶采自于一罕见的变异品种-涌溪柳叶种茶树。此茶常年与山花为邻,白云作伴,故叶如碧玉、味似花香。采制工艺十八道,生产历史五百载。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声;色如墨玉、油润显毫、汤色杏黄明净,滋味醇正回甜,质优形美,耐泡持久;沏一杯芳香满座,呷一口润肺沁心。实乃茶中之珍品,曾为历朝之贡茶。涌溪火青历史上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2年),年产火青曾达百余担,其中高档火青达20%左右。但以后至建国前夕,每况日下,濒于绝迹。新中国的成立,使涌溪火青茶重焕生机。1955年泾县开始恢复制作火青茶,当年并将5公斤极品寄往北京,请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品尝,国务院办公厅为此专函鼓励涌溪人民:"此茶很好,希再接再厉……"。周恩来总理送给原美国总统尼克松2.5公斤涌溪火青,泡给尼克松喝的时候尼克松问周总理这是什么茶?周总理回答他:落水沉。所以涌溪火青又有落水沉这个名称。


涌溪火青的传说:

传说当年在泾县涌溪湾有位叫刘金的秀才,依靠每年的冬仨月教私塾为生。此人还略通医术经常用中草药为乡亲们治病。这年春天,私塾放了学,他就到涌溪湾的湾头山采草药。在一块巨石旁,他发现了一棵很奇特的茶树,叶子一半金黄,一半银白。他早就听老人说过,湾头山有一种叶子黄白相间的茶树,虽然经常登山采药,却一直没有见到过。他想,这棵茶树可能就是老人们所说的那种茶树,他就采摘了一把茶树的嫩芽带下了山。安徽泾县当时虽不是茶乡,但距离茶乡较近,人们对茶叶的炒制也略通一二。 刘秀才回到家用做饭的铁锅,猛火揉炒,茶的香气渐渐溢出,使人觉得温馨舒畅。炒制的这种茶叶白毫清晰,墨绿如翠,冲泡后茶汤晶莹,香甜爽口。此后,刘秀才就经常上山为茶树施肥浇水,并到秋后采集茶树种子,在山上垦荒种植。几年间茶树成片成行,而且长得十分茂盛。 刘秀才请来帮工,帮助他采摘茶芽、炒制茶叶和销售茶叶。在销售时刘秀才根据这种产于涌溪、茶叶的外观墨绿青翠和饮茶降火祛瘟的特性,给它取名为涌溪火青茶。


清代"扬州八怪"诗人王巢林,饮尝涌溪火青后,顿觉六腑芬芳,诗兴大发,挥毫抒情曰:"不知泾邑山之崖,春风茁比此香灵芽;两茎细叶细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一欧瑟瑟散轻蕊,品题谁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芳芬;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湿烟客忘返。"对涌溪火青茶之质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泾川涂茶,芽细色白味香,为上供之物"。这是清代陆延灿《续茶经》中,引自《随见录》关于泾县产茶的一段记述。


【九曲红梅】

九曲红梅,又称"九曲乌龙",简称"九曲红",是红茶中的珍品。九曲红梅茶产于西湖区双浦镇的湖埠、双灵、张余、冯家、灵山、社井、仁桥、上阳、下阳一带,尤以湖埠大坞山所产品质最佳。

大坞山高500多米,山顶为一盆地,沙质土壤,土质肥沃,四周山峦环抱,林木茂盛,遮风避雪,掩映烈阳;地临钱塘江,江水蒸腾,山上云雾缭绕,适宜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形成。外形条索细若发丝,弯曲细紧如银钩,抓起来互相勾挂呈环状,披满金色的绒毛;色泽乌润;滋味浓郁;汤色呈鲜亮红艳,且得香气馥郁扑鼻,看上去茶叶朵朵艳红,犹如水中红梅,绚丽悦目。九曲红梅茶系工夫红茶,品质优异,风韵独特,色香味形俱佳,是优越的自然条件、优良的茶树品种与精细的采摘方法、精湛的加工工艺相结合的产物。其外形曲细如鱼钩,色泽乌泽多白毫,滋味浓郁,香气芬馥,汤色鲜亮,叶底红艳,具有解渴养胃,消食除腻,明目提神,健身祛病之功效。


九曲红梅的传说: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相传从前在灵山大坞盆地,居住着一对从福建武夷山区迁徙过来的老夫妻,靠在山里栽种茶叶维持生计,家境十分贫寒。在年近六十时,却意外得子,老两口甚是喜欢,给儿子取名阿龙,意欲望子成龙。阿龙长得眉清目秀、聪明活泼,从小就爱在溪边玩耍。有一天,他看见两只溪虾在小溪里争抢一颗明亮闪光的小珠子,觉得好奇,就把珠子捞起来含在嘴里,高兴地喊着向家里跑,一不小心,珠子吞滑到了肚子里。到家后,顿觉浑身痱痒难忍,吵着要妈妈立即给他洗澡。当小阿龙一进热水澡盆,便变成了一条乌龙。顿时,天昏地暗,雷电交加,风雨大作,乌龙便腾空而起,飞出屋外,跃进溪里,穿谷破崖向远处游去。老两口见儿子变形,既惊慌,又伤心,哭叫着拼命追赶过去。乌龙因留恋双亲,不忍离去,游一程,一回头,连游九程九回头。这样,在乌龙游弋过的地方,便形成了一条九曲十八湾的溪道,一直通往钱塘江。随后,人们在这条溪边栽种了杨柳,也就是后来被誉为湖埠十景之一的"龙鳞曲柳",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改田造地"学大寨"时,才被填平成了粮田。为有乌龙及"九曲乌龙"的传说而盛名。



这次的整理因为时间有限,不能尽善,还望大家多多提醒,多多指正。在这里受教了,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