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掌握泡茶技巧:王琼的行茶十式精讲

发表时间: 2019-11-04 11:35

快速掌握泡茶技巧:王琼的行茶十式精讲

茶不是宗教,但对于王琼来说,却是一生的信仰。

“一杯茶,最自然,太朴素,又极具摄受力。我们有所规矩的泡茶,回到真实里去喝茶。让着一杯茶健康身体,安住心神。真正地让我们从物质到精神,享用一杯茶的全部。”

NO1.那个属于茶艺的年代

1996年,第一家“和静园茶艺”,落地生根在沈阳,彼时,王琼31岁。同年,台北嘉义,李曙韵也刚刚主持"人澹如菊茶书院”的创立。而在2年前,林治辞去财政局的领导工作,在武夷山创办了六如茶文化研究所……

不同于,大家想象中的风花雪月,初期的茶艺馆经营多少有点挣扎,1989年,吴雅真在福建省博物馆创办的茶艺馆,仅仅支撑了三年。于此同期,浙江农学院,拒绝了庄晚芳让其开茶馆的童启庆,用着不锈钢,搪瓷的托盘,完成了与台湾首批来访专家的交流……

但是那个年代,属于大陆茶艺。

NO2.桃李天下

初识王琼,是通过其2003年录制的《中国茶道经典》系列教学的光盘。2010年,小悦君的学校,还是用70寸的背投大电视配合影碟机播放它。于是,这套畅销的光盘,也给王琼带来了许多她并不知道的学员。

时间一晃又是九年,社交电商时代,社群分销带来了不一样的变化。千聊+荔枝微课+小鹅通,三个渠道的覆盖的学员人次达到了98873。再加上和静茶修学堂走出的数千名学员。10万桃李,已然遍布天下。

NO3.借茶修为 以茶养德

从和静茶艺馆到和静茶人会馆,再到和静茶修学堂。王琼对茶的感悟,也在不断加深。

“泉甘器洁天色好,坐中拣择客亦嘉。”和静园的茶室,纤尘不染,地板可以倒映出人的影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正坐,微笑,致礼,茶汤开始倾注。

王琼说:“茶汤的最高境界就是平衡。每片叶子,每道汤,每个人都应如是。专注地泡茶,在一杯茶中澄明自己。观者同频了,就会感动。”

剔除多余的动作与器皿,寻求安静中内省的力量。茶修,其实也就是借茶修为,以茶养德。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充满了不可想象的趣味和意义。就好比在一杯茶汤里的细细琢磨,因为王琼相信,精微之处必有高尚的到达。

NO4.行茶十式

从一杯茶中汲取智慧,落实到具体实践,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王琼创立的“行茶十式”。

很多人喜欢上行茶十式,往往是从一段行茶视频开始的,因为具有仪式感的过程,因为大道至简的茶席表达,因为从容静定的行茶状态。

但是,令很多人选择追随和静茶修,却不仅仅局限于行茶十式的技法表达,而是在一路学习的过程中,在日日行茶的践行中,开启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行茶一式:主客行礼

茶师入座

行15°示意礼

以示传递一份恭敬

同时可以安顿品茶氛围

行茶二式:备茶

将备在茶叶罐里的茶旋转倾倒于茶荷上

旋转茶叶罐的手势环抱内敛

四指并合,从外向内

行茶三式:温器

主泡器内外温热彻底

以便干茶发香

每个动作心手合一,自然流畅

行茶四式:投茶、摇香、闻香、传嗅

将主泡器置于胸前

摇香三次唤醒干茶

闻香时主泡器向内打开15°的缝隙

切忌对茶呼气

行茶五式:温杯

温热品茗杯

手语是茶人行茶时的表达

四指并拢拇指贴合“手容恭”

双手协调动作,不越物不交叉

行茶六式:润茶

注水及出汤的速度相对要快

润茶的水弃于水盂

没有多余的动作


行茶七式:泡茶

冲泡不同茶叶时的注水手法各有不同

双手捧起盖碗

『观照自我、觉知当下』

盖碗平移到胸前

『知止中正、止语止念』

以太极的轨迹出汤

『内外兼修,重在践行』

行茶八式:分茶

公杯底不朝向客人

均分茶汤

谦恭平等

行茶九式:请茶

双手请茶 · 敬奉佳茗

行茶十式:品茶

左手执杯以为礼

右手托杯以为敬

感恩之心以为品


NO5.王琼语录

①一杯茶也让我们回到简单、单纯。茶是非常方便的入道阶梯。

②通过静坐默观、喝茶焚香,都是在慢慢规范我们外在的行为,慢慢形成习惯,人的自觉性就有了。

③为什么说看一幅字画也是一种内心的滋养?古人赏字画,香、光、时辰等等,都要一切刚刚好。

④一幅画一定要是早上九点的太阳,从窗棱射进来,燃上一炉香,书童把画轴缓缓打开,这一天就品这一幅画。

⑤一点一点品读,你说他怎么不宁静?

⑥我们看东西,眼睛一扫,就看完了,其实是需要走进去的,这个意境,你想一下,画面就在眼前了。中国人的审美是往里走的。

⑦每个人都想把自己变成一杯茶。

⑧喝茶喝到最后,空杯、无茶、无我,就是禅的境界了,喝茶就不需要手中有茶,只要心中有茶,但这杯茶还是必须要有的,又回来了。

⑨喝到无味至味。从另外一个角度,茶人也是奢华的,喝时间,喝精神。

⑩不是简单一个色香味韵了。茶的世界也好,禅的世界也好,是无止境的。人们应该拥有这样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