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立社:黄河奇石的奇妙世界(上)

发表时间: 2020-11-17 14:42

黄河在距今160万年的形成过程中,西北高原经历了多次造山运动、火山爆发等强烈的地壳变化,大量的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及古生物化石进人河道,经河水长期的冲刷、搬运和石块间的撞击,形成了大小不一、外形光圆的卵石。人们利用它压砂保墒、修坝砌墙、建房筑路……同时也为广大奇石爱好者采集黄河石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黄河奇石,主要产于黄河中上游,以兰州一带量多而品优,古人称之为“兰州石”。笔者就黄河石的特点、历史和发展等分述于下,以求指正。

一、分类与特点

奇石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按化学成分分类、岩石属性分类、产地区域分类、欣赏内容和形式分类等。黄河奇石的分类大多采用后者:大致分为画面石、象形石、观赏石以及各种动、植物化石等。

黄河在其形成中接纳了洮河、大夏河、湟水河、大通河等支流,随之而来的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祁连山、西秦岭等山脉的岩石,这些岩石在形成中由于热液活动的不同,淋滤次生物形成的不同,受到热、压变形变质的程度不同,自身析出金属离子在岩石裂、孔隙中充填、扩散和渗透染色的情形不同,风化磨损的情况不同,其成分、结构、形态已是千差万别。于是有的岩石石表呈现出壮美雄奇、多彩多姿、风物景观的天然画面,成为黄河奇石之大部——画面石。有的呈现出有序或无序的斑斓色彩、五光十色、幻化无穷,俨然一幅幅精美的图案画。还有一些岩石在剥落崩塌、水流搬运中撞击成奇形怪状,或因岩石质地软硬差异,软的被磨损了,硬的被保留下来,一眼看去,其形态常可被赋予某一形象,成为黄河奇石中的象形石。象形石在传统的收藏中占相当比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卵石中某一成分分布得

均匀巧妙,煞是好看,如雪花石、麦节石、俗称“泡泡石”的其他点状石妙趣天成、欣赏价值极高,习惯称之为观赏石。还有一些不具备确定形象的怪石和没有明确主题但极有欣赏价值的画面石,也在此列。至于画面石、象形石、观赏石等各类特征互相交融的情形也常有,如雪花石与其他杂质配合形成了某一形象,既是观赏石又是象形石。此外,黄河奇石中还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等古生物化石。

黄河奇石的特点可归纳为“雄、美、丰、全、圆”五个字。

雄——黄河奇石气势浑厚豪放,面面构函粗狂、古朴凝重、蕴藏量大、品种多。透露着一种西北汉子般的豪放、纯朴的性格,给人一种黄土高的博大、硕壮的风格。

美——黄河奇石画面包罗万象,自然现象、山水、人物、花鸟、动物、文字图像无所不有,美不胜收,真可谓“案头一石、四壁生辉”。

丰——是指色彩而言。尽管由于河水长期的侵蚀,大多不够艳丽,但黄河奇石自然色彩的丰富变化,以及其朦胧流动的各种色块彩纹,为其他石种所少见。

全——画面、象形、观赏以及化石等品种齐全,并且大者如牛,气势不凡,适合在庭院立身;小者如豆,不乏精品,可在掌中赏玩,其情趣盎然。

圆——与有着“瘦、绉、漏、透”特点的灵璧石、太湖石不同,黄河奇石属河卵石,其外形浑圆,线条流畅,丰盈饱满,圆得自然,圆得“富态”。

另外,黄河奇石质地坚硬,且大多细腻光滑。

二、历史与局限

黄河从兰州穿城而过,这给兰州的奇石收藏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黄河奇石在兰州有着久远的收藏历史。

“兰州黄河水中产石,有绝大者,纹采可喜,问于群石中得真玉璞。外有黄络。又有如物像,黑青者,极温润,可试金。顷年,余获一圆青石,大如柿、作镇纸、经宿、连简册辄温润,后以器贮之,凡移时有水浸润,一日坠地破而为三四段,空有小鱼一枚,才寸许,跳掷顷刻即死。”这段文字,是南宋山阴人(今浙江绍兴市)杜绾在《云林石谱》中对黄河奇石(书中称“兰州石”)的记载,也是最早对黄河奇石的文字记载。这说明,黄河奇石至迟在唐宋时就为人们所玩赏和收藏了,作为西北重镇,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的兰州,北宋起又成为“茶马互市”的一个重要转运站,黄河奇石也随之深入中原,并与南方地区交流。

兰州目前能见到的历史上留下的黄河奇石已不多。在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原城隍庙)亭殿前,有两块巨石,东面的呈黑绿色,高约1.1米;西面的呈黄白色,高约1.3米(均从座以上算起,座高0.8米),西边的附有一块人称雪花石的小石。以前有人说是陨石的,也有说是玉石的。清末阔普通武(蒙古人)在其《湟中行纪》中记载:“游城隍庙,看青玉(高五尺)、黄玉(高三尺)系璞玉,宝光夺目。闻自和田运至兰省,以此涉讼,皆献于庙。”其实,这两块巨石纯属黄河石。1980年经甘肃省地质研究所鉴定,东侧一块为玄武质角砾凝灰岩,西侧一块为钠长石化磁铁石英岩。这类岩石在兰州至刘家峡水库的公路两岸山中多有显露,被地震或洪水冲入黄河,流入兰州,由人们运到庙里来美化环境。其具体年代无法考证,但应该在明朝中后期。因兰州原隍庙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5年)失火被焚,现在隍庙建筑是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重建。

以前,兰州旧式的住宅大院的大门两边,多摆有两块较大的黄河奇石,是“泰山石敢当”或石狮的象征物(石与狮同音)。其作用是避“邪”镇“恶”的,在院子的照壁前或庭院中也常有用较大的黄河奇形石、山形石或象形石装饰庭院。随着现代城市的建设发展,这些已不多见。用于家庭厅堂、书斋收藏的黄河奇石一般都不大,适合于几案陈设,经收藏者年久的把玩擦磨,表面自然光亮,雅致古朴。现在,在民间仍偶可见到明、清年间珍藏的黄河奇石。在兰州,老人们有用长条形、有一定厚度的石头做枕头的习惯,因石性凉,据说长期使用有清脑明目的功效,深受老年人的喜爱,从以上我们看出,传统的黄河奇石收藏多以颜色深沉、石质细腻、表面光滑的象形石,奇形石为主,这与古代文人雅士崇尚凝重,古朴、深沉、淡泊的品质有关。

黄河奇石的收藏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但人们对它的了解还很不够。以往人们认为黄河中多有泥沙,怎么还会有如此精美的石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受“瘦、透、漏、绉”赏石标准和黄河奇石以色深、细腻的象形石、怪石为正宗的收藏传统的影响,制约了黄河奇石的欣赏面;二是黄河石以画面为主,而传统的在石上用植物油和干布擦拭的方法往往使面面变脏变暗,影响了黄河画面石的美感;三是郑和先后七次出使西洋获得成功,中西交通由陆路转向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冷落,兰州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大大削弱,所以,宋以后很少有关于黄河奇石的文字记载,也佐证了黄河奇石文化的滞后。(著:1994年8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