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茶的启示:章衡的故事

发表时间: 2019-02-06 12:29

桂花茶的启示:章衡的故事

真拙学茶

2019年2月6日 己亥猪年正月初二

茶的小故事--由桂花茶想到了“章衡”

前面说到桂花茶有一个重要产地就是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浦城县种植丹桂有很悠久的历史了,而且有很多的文字记载。在这些浦城丹桂的文字记载中,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作者非皇帝莫属了,这位皇帝就是宋仁宗赵祯。



他在《赐状元章衡诗二首》中有诗句:“灵鳌振处千山动,丹桂开时万里香”。诗名中的状元“章衡”就是浦城人,“灵鳌”指的是浦城当地的鳌头山(今在浦城县莲塘镇余乐村),



“丹桂”就是丹桂花,说明宋仁宗都知道章衡的家乡丹桂非常的出名。

章衡字子平,浦城人,进士第一,状元及第!而且还是文武全才,被苏轼盛赞为“百年无人望其项背!”



首先说“武”, 章衡得中进士后曾出使辽国,辽主欺他是文士,在酒宴上提出射箭助兴,当时在坐的北宋官员都不敢作声,章衡作为出使辽国的宋朝最高代表,欣然同意,弯弓搭箭连射十箭,



箭箭射中靶心,大涨宋朝士气。



辽主见他文武兼备,对他特别优待。不仅如此,章衡在辽国期间,着重关注了辽国的军事布防,载誉归来之后,向当时的北宋皇帝反映辽国对大宋没有防备,正是收复山后八州的最好时机,可惜的是皇帝根本就没有收复江山的打算,所以没有采纳章衡的建议。章衡后来武勋被封为上柱国(上柱国在春秋时期原为保卫都城安全的将军,后来变为勋级,是对作战有功人员的特别表彰)。

再说“文”。 章衡在朝廷为官时,看到许多读书人竟然不懂历史,于是,章衡凭借个人的努力,编纂出了历代帝王世系《编年通载》,



当时的皇帝宋神宗看到之后,认为是史书中最好的,称赞“可冠冕诸史”,宋神宗想到章衡曾经在考试时领先很多读书人,但是提拔任用却落在后面,于是当面賜给章衡三品官服。

第三个说“为官”。章衡在郑州为官时,原武监侵占老百姓牧地4200顷,民愤很大,章衡了解情况之后,马上向朝廷上奏书,申请撤销监侵霸占的牧地,朝廷准奏,章衡拿到朝廷的判决书之后马上将4200顷牧地分配给了百姓。



章衡在澶州调研时,那里立法禁止百姓贩盐,章衡认为,百姓靠贩盐生存,为维持生活,就顾不上犯不犯法,下这样的命令,只能把监狱塞得满满的,所以最后取消了禁令。

后来,章衡在河北正定任职时,因为滹沱河每年都要发大水,严重影响当地百姓的生活。章衡主持修筑河堤20多丈,从而避免了洪水祸害。



另外,我们现在知道西湖的治理主要功劳是苏轼,修建的西湖大堤被命名为苏堤,以此来纪念苏轼的功劳。



然而大家或许不知道,最先提出治理西湖的是章衡,而且苏轼在治理西湖时章衡也是大力相助。原来,苏轼来杭州任官时,章衡要求苏轼治理好西湖,要求苏轼修筑一条长三公里的大堤,在治理过程中,章衡又应苏轼的请求出资、派兵、派船,这才让著名的苏堤得已完成,并成为西湖一道亮丽的风景。



可见,修筑苏堤,主要功劳还在章衡,不仅有首倡之功,还有鼎力相助之功。



章衡后来被授任宝文阁待制、澧州知州。元祐年间,历任秀、襄、河阳、曹、苏州知州,又加官集贤院学士,同时还担任扬、庐、宣、颍州知州,封爵为吴兴县开国伯,去世时享年七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