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集:深度解析中国扇子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发表时间: 2022-11-19 11:59

中国扇子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扇子独特的文化性,所以它和文化名人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有时一把普通的扇子,一经名家题诗作画而身价百倍。扇子精湛的工艺与传统书法诗词绘画的完美结合,两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孔明鹅毛扇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月明”。一把扇子,可以是运筹帷幄,也可以是低吟浅唱,作为艺术品,扇子因为其浓郁的文雅玲珑之气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

折扇出现较晚,因可折叠,方便随身携带,流传最广,在古代几乎人手一把。折扇开合自如,开之则用,合之则藏,有进退自如,逍遥自在的寓意。另外,因“扇”与“善”谐音,扇子也寓意“善良”、“善行”。

《晋书》有言,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居住蕺山,遇一卖扇老妪。王羲之惜其扇少人问津,便在其扇上龙飞凤舞慨然题字。老妪看着白扇变墨扇,担心更为难卖。王羲之劝她不必担心,尽管去卖。竟是市人见之,出价十倍争买。

在折扇上绘画题诗始于明代永乐年间。缘是书扇文字,行气纵横,无限匠心留在其中。明代大书家祝枝山,曾喻书扇为美女舞于瓦砾,乃盆景之象。其实,书扇环肥燕瘦,气候虽小,却能做到风云际会。

经典雅致的檀香扇

明清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一种时尚。清代大书画家赵之谦的《扇骨铭》曰:“扇子骨,可刻铭,无此骨,扇不成,是一定法,难变更。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宜慎取舍,知轻重。”赵之谦以扇骨喻人之风骨,可谓微言大义,意蕴深远。

近现代名人的恽寿平、郑板桥、金农、石涛、任伯年以及吴昌硕、齐白石、吴子深、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等都是题扇画扇的艺术大师。眼下,这些名家的翰墨丹青扇子,每柄价值都高达数万乃至数十万元。

老舍先生平生热衷于收藏书画扇,几十年来,他集得扇子有数百把,其中有明、清和现代书画家题诗作画的扇子,亦有戏剧界名流的书画扇。郑逸梅先生爱扇成癖,视扇为“书画皆绝的珍品”。他最珍爱章太炎的篆书扇和吴湖帆所绘绿梅的书画扇。当代女作家叶文玲有藏古玩的雅好,书画扇亦在她的收藏之列。她书房的书橱中有把扇面,上有刘海粟题写的“清风”二字;冯友兰题写的“明月”二字;裴艳玲书写的“乱石崩云”四字;华君武所绘的幽默画,曹禺的题诗等等,叶文玲非常珍爱。京剧大师梅兰芳在饰演《贵妃醉酒》中的杨玉环时,手里拿的那把黑纸花扇,便是王星记为他特制的真金贴花扇。

荣昌夏布折扇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扇不在大,有品则名。扇子艺术,集中国书韵之妙,享华夏画魂之美。这全因它与文人情趣相勾连。扇中思绪,似言似语;哲言靓画,摇曳生姿。汉字的神韵,在许多扇面上被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