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上的汉代画像:离石西崖底的秘密

发表时间: 2021-06-11 00:47

忠实传递价值,再现历史辉煌,选自《文物世界》2002年6期,王金元王双斌。

1998年秋,山西省离石市文物管理所在本市城关镇西崖底村村民建房工地发现4块汉画像石,介绍如下∶

一石∶立框石,高125、宽54、厚21厘米。该石右边饰刻蔓草纹图案。左边分3格刻绘,上格刻绘宾主坐圆垫之上,在祥云絮飞的曲柄伞盖之下叙谈,宾主皆为男性,头戴斜顶高冠,身穿宽袖长袍。宾主之间有一桌,上置酒具,似在边叙谈、边宴饮。中格刻三只鸟,前为硕冠朱雀,宁立静待,后有两只鸾鸟相视而立,上飞流云,下生朱草。朱雀,是"四灵"之一,它同青龙、白虎、玄武一样,都是方位神,汉代人视朱雀为"正四方"的神鸟,一般把它刻在墓门上,呈飞鸣状。传说朱雀飞鸣,天下太平,示意吉祥和辟邪。此画像石上朱雀停立于山林间,这在离石汉画像中属首次发现。下格刻绘三个门吏侧身恭立,他们都头戴帧巾,身穿宽袖长袍。右边一吏留八字须,面带笑容,侧身面左恭立,其前二吏双手持棒,一吏左视查看,一吏正视前方(图一)。

二石∶横石(残),长65、宽30、厚20厘米。上边饰刻绘蔓草纹,下分格刻绘,因石残仅存两图。自左至右蔓草纹,向左行驶的二骑吏。骑吏头戴帧巾,身穿长袍,手持缰绳,双眼机警注意左右。马鬃、马尾用重墨线一笔绘出,马头戴辔饰(图二)。

三石∶立石,长140、宽30、厚20厘米。四边框内刻绘蔓草云纹,墨线构边(图三)。

四石∶门楣石,长191、宽30、厚11厘米。上下分层构图。上层刻绘连续的蔓草纹,下层刻绘车马出行图,车马皆向左行骑,马皆呈奔跑状,出行场面较为活泼。自左至右依次刻绘;导骑2名,头戴帧。伞盖加四维轺车一辆,一马驾,上乘二人。轺车一辆,一马驾,上乘二人。植柏1株,飞鸟1只。轺车一辆,一马驾,上乘二人。并驰随从骑吏2名。最后一车辆只刻出一匹马,以示车队未尽(图四)。

四块汉画像石均为砂岩质页岩,质较软,呈灰绿色、褐色两种,系在打磨平的石材上,画工以简练的线条勾图,由石匠采用东汉最普遍的剔地平铲技法作平面浅浮雕,使物像平面凸起,取得整体效果。物像细部的眉、眼、鼻、口、发髻、衣冠、车辆细部等不作雕刻,保留了原画墨稿,起到依笔代刀的作用。画面上墨线清晰流畅。

由于这批汉画像石为零散发现,原墓已被扰乱,不能明确判明是否为同一墓出土,但根据已出土的汉画像石的画像内容、雕刻手法等方面分析,这4块画像石应为东汉晚期的遗作。(西崖底村紧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茂庄汉墓群")。这批画像石的发现,为研究汉代礼仪活动和汉代画像石雕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对离石汉画像石本身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王金元,离石市文化局副局长兼文管所所长,馆员∶王双斌,吕梁地区文物局考古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