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雕系列二:揭秘竹雕的9大技法,成就文化瑰宝

发表时间: 2020-08-18 10:40

昨天墨轩跟大家分享了关于竹雕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在长时间的雕刻技法的演变中,逐渐形成的两大流派,分别是嘉定派和金陵派,两派之间从整体风格,和使用技法上都有着根本的区别,今天咱们继续学习关于竹雕的相关知识,今天的主题是,竹雕制作的九大技法。竹雕并不简单,9大技法成就竹雕“文化瑰宝”!

昨天的文章中有介绍,竹雕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了一个顶峰,所以在明清时期,竹雕艺术家很多,并且也发明了很多的雕刻技法,而在众多的竹雕技法里,有九种技法,有的延续至今,成就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美丽的竹雕艺术。

一、浅刻或略旋刀刻法

这种技法的创始人,同时还是竹雕金陵派的创始人,他就是濮澄,昨天有说过,金陵派主要以竹子本身的形态为主,不提但是过多的修饰,而仅为了体现竹子天然的形态,那么就要求对竹子原始形态的改动不能太大,所以就要采用浅刻法,而为了雕刻出来的竹雕不致于太过死板,同时还加上略旋刀的刻法,这就是金陵派竹雕的最初技法。

二、深刻浮雕和圆雕

深刻浮雕和圆雕法,现在几乎用的很少了,但是在明朝的时候,朱松龄最先创造此技法之后,真的是轰动一时,因为使用这种技法雕刻出来的竹雕,造型更加华丽,线条更加优美,更加的能够体现出雕刻艺术家的深厚的功底和精湛的技艺,甚至是到了清朝的嘉庆年间,还有蔡时敏等雕刻大师使用此技法,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此技法已经失传。

三、留青法

此种技法的创始人目前还不是很明确,据传说是明末雕刻大师张希黄所创,但是,具体是否真实,还有待考证,那什么是留青法呢,其实就是天然的竹子表面有一层青色的薄皮,在雕刻的时候,使用浅刀法,只在这层青皮上留下雕刻痕迹,然后,再铲除痕迹以外的部分,露出竹子内部的竹肉。

这种技法,虽然看似非常简单,作品比较清新,但其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技法,才让越来越多的玩家喜欢收藏竹雕和把玩竹雕,因为这种技法多应用在臂搁,竹筒之上,可以随时把玩,并且非常快整的上色包浆,所以算是竹雕把玩的领路技法。

四、薄地阳文法

薄地阳文法是一种更好地体现出竹雕的层次感的一种技法,是由吴之璠所创,后由其女婿朱文友,还有邻居王之羽继承并且传承下来,薄地阳文法的体现形式大概有两种,一种就是利用雕刻景物之间的叠加,体现出不同层次的空间感。

而另一种,就是用集中精镂细刻的方式,体现出竹子的纹理,光泽,颜色达到一种竹子本身和雕刻图案之间的相映生色的一种效果,目前薄地阳文技法,也是现在的竹雕艺术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技法。

五、南宗画法

在清朝的初期,吴之璠主要以雕刻山水人物为擅长的题材,从而形成了北宗竹雕风格,但是,在南宗竹雕发展里,对于人物,花鸟和山水,表现形式更佳,所以,后来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画家雕颢,就把自己的绘画应用到了竹雕之中,以阴刻为主要雕刻刀法,以用刀如笔,刀法传神为主要的特征,形成了一种意境非常不错的竹雕技法,后来周颢的侄子更是把这种南宗画法应用得淋漓尽致,并且与周颢并称槎南二周。

六、刻竹章

刻竹章这种技法就比较好理解了,就是以竹根为主要原料,以刻章为主要目的而形成的一种技法,其实刻竹章的起源,还是为了生计,为了生存,在当年的嘉定地区,有一位雕刻艺术家叫做杨褒,但是因为家境贫寒,只能靠买竹雕为生,但是大型竹雕的销量不好,并且也不容易携带,所以就发明了雕刻竹章的技法,后来其子,也是继承了父亲的刻竹章的技法,并且一直流传到现如今。

七、刻书法

刻书法其实就算是延续了最早的竹雕起源时期的一种技法,因为竹雕最早的出现,就是为了记录文字的,比如竹简,而后来嘉定的刘起,邓谓,周锷,王梅邻和于硕,更是把这种刻书法的竹雕技法应用起来,并且不同的雕刻大师,风格也不尽相同。比如,刘起的刻书主要以模仿王羲之的行草为主,作品秀美,飘逸,灵动,洒脱。


而邓渭则是比较中规中矩,周锷比较擅长微雕,也就是在各种竹子上刻非常小的字,比如扇骨之上刻字,并且非常精致,清晰,有层次,不杂知己,王梅邻则是以薄地阳文法雕刻各明家的文字作品,留下了传世之作《神骏图竹筒》《扇形竹筒》《秋声赋笔筒》等等,而清光绪年间的于硕,更是把微雕发挥到极致,他可以在一片扇骨之上雕刻三四十行小字。


八、刻折枝花

刻折技花的起源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使用此技法最有名的是清朝的邓孚嘉,在继承了这种技法之后,更是经过自己的理解,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他所雕刻的折技花都是非常精致的,刀法精湛,图案清晰,韵味十足,是不可多得的一种传承技法。


九、刻肖像

其实在竹雕刚刚兴起的时候,雕刻肖像是比较少了,到了清中期之后,才开始慢慢的流行在竹子之上雕刻肖像,而当肖像竹雕流行之后,方絜就被更多人熟知了,因为方絜的肖像雕刻技法非常传神,号称是铁笔方絜,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第一人,无人可比,使用此技法雕刻出来的肖像,栩栩如生,非常传神。


好,今天的,关于明清时期的竹雕的制作技法,每个不同的技法咱们就介绍到这,都有其不同的代表大师,虽然有些技法现如今已经失传了,但是,更多的还是传承了下来,成就了竹雕这种具有文化底蕴的瑰宝,明天咱们将一起来了解关于明清时代的竹雕的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