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元白毫银针:口感鲜美柔润,为何汤水浑浊?

发表时间: 2023-01-31 16:19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白毫银针的好处,很多老茶客都懂。

茶味鲜、毫香足、汤感淳、回味润……

更难得的是,优质银针的养分物质积累充足,茶氨酸含量高。

喝下几杯鲜爽淳和,茶氨酸满满的茶汤,对补充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补充活力,缓解疲劳而言,大有益处。

不过,最近遇到一个奇怪反馈。

“白毫银针这么贵的茶,为什么茶汤这么浑浊?”

正当心里纳闷时,对方又继续补充。

“算下来,自己已经喝了四、五年白茶。平日一直喝寿眉为主。今年春节前,特意花了大手笔,花了三千多,买了一斤高山银针回家慢慢喝。”

“沸水泡开后试喝茶味,说实话,茶味很鲜爽柔润,类似高等级明前绿茶的鲜美,没有遇到网上别人说的那样,越高档的白茶味道越淡的状况,个人对茶味表现还算满意。”

“但唯一感到别扭的是,茶汤泡出来后,发觉汤水很浑浊,里面有不少絮状物杂质,这是怎么回事?”

一听到这,立马就反应过来,那位茶友是误会了!

白毫银针茶汤里面的纤细絮状物,并非是脏东西,而是茶毫!

喝白茶,白毫银针的“毫”越多越好。

买茶喝,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

看透这4点关于白毫的冷知识,茶桌上能增添更多谈资。

《2》

一、喝白毫银针,如何区分“汤浑”与“毫浑”?

优质白茶,不论用怎样的冲泡方法,茶汤都不会浑浊发暗。

泡白毫银针也不例外。

喝白茶,茶汤当中类似小精灵那样的纤细茶汤,在汤水里上下蹁跹。

但茶毫不会导致茶汤浑浊暗沉。

哪怕白毫数量再多,也是如此,不会妨碍茶水的清澈透亮感。

假设受到杂质污染影响,茶叶品质较差,导致整杯茶泡出来灰蒙蒙的。

类似空气质量很糟糕时的天空,抬头望向天边,肉眼就感到很压抑。

暗沉、混沌、没有半点好茶的“好气色”!

平日喝茶,哪怕自己再不懂茶,看到发暗浑浊的茶水,肉眼看着脏兮兮的,当然心知肚明,这杯茶喝不了!

茶友们在喝白毫银针时,为避免闹出类似开篇提到的误会。

建议认清这样的概念:毫浑≠汤浑。

界定茶汤是否浑浊,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看汤水清透与否。

受到茶毫影响导致的“毫浑”,仅需静置片刻,茶汤当中的纤细茶毫会陆续沉底,茶汤的清透程度,半点不受影响!

《3》

二、白茶的茶毫可以直接喝吗?

喝白毫银针、牡丹王这类白茶时,茶汤当中的茶毫数量可不少。

将茶水倒入透明玻璃公道杯后,放置在光线充足的地方。

在午后阳光映衬下,茶汤当中的纤细茶毫,纤毫毕现。

然而,看到这样的一幕,不少茶客哪怕心里清楚这些仅是茶毫,并非杂质、脏东西。

但在将茶汤喝入口之前,心里依旧会有顾虑。

拿不准主意,不知能不能喝,一杯满满白毫的茶汤入口会不会扎喉咙?

是不是该洗茶一两遍,等茶汤当中的茶毫明显减少后,再去喝茶?

千万别这么想,白茶的“毫”看似不起眼,却是重要的风味来源。

毛绒绒的纤细白毫内部,含有丰富的茶氨酸养分。

茶氨酸可溶于水,主要负责提供清甜、鲜爽的茶味口感。

同时白茶当中的特色茶香——毫香,也是来源于此。

不同白茶里,芽叶表面的白毫数量越多,毫香会越馥郁。

喝白茶,茶汤当中的白毫数量,多多益善。

啜茶入口,茶汤当中的茶毫并不会带来任何刺激,并不会扎喉咙。

亲自体验一番,答案便知。

高品质的白毫银针,汤感极润,又稠又滑,淳和无比,饮茶过后喉间特别清爽。

泡茶时,如果将前1-2冲茶毫丰富的茶水倒掉不喝。

这无疑是巨大的隐形浪费!

满含茶氨酸的,毫香清鲜的,茶味鲜爽清甜无比的茶味,就此白白错过。

《4》

三、白毫银针出现“掉毫”现象正常吗?

这并不奇怪。

早春时节,当茶树冒出春芽后,拍下特写镜头观察。

芽头表面的白毫,密集分布在表面。

经过后期制茶干燥处理后,失去了大量水分的干茶,变得异常干爽。

连带芽头表面的茶毫,也纷纷“支棱”起来,呈现为蓬松状态。

要是特意用手指去搓,会有不少茶毫掉落。

将加工完毕的白毫银针干茶,打包分装,装入密封袋、泡袋、铝袋后。

受到静电的影响,纤细茶毫极易附着在袋子内壁。

喝白毫银针时,打开袋子,取出干茶。

当你看到袋子内部,沾有一层明显的“白毛”时,千万别将其误以为是茶叶发霉长毛,不能再喝。

但这些,仅是平日在多次取茶后,干茶受到来回翻扰影响,掉落出来的茶毫罢了,压根不是发霉变质。

对此,大可分闻香分辨。

受潮严重,长出霉斑的茶叶,香气消失,闻着有明显闷味、霉味,一点也不好闻。

而保存到位的优质银针,哪怕久存多年,药香、毫香、陈香等馥郁茶香本色,并不会改变!

《5》

四、所有的茶叶都是茶毫越多越好吗?

倒也不能这么绝对,茶毫数量多少离不开这两点变量。

一方面是,茶树品种。

经过不断的栽培尝试后,玫瑰花有着成千上万,不计其数的花色花型,品种多到数不过来。

茶树品种也是如此。

有的茶树,新生芽头与嫩芽背面分布着密集厚实的茶毫。

比如,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

而有的茶树,天生下来,芽叶就较少有茶毫。

比如,武夷岩茶里常见的肉桂茶树,前两年在春茶季前夕,曾经去看过牛栏坑肉桂的茶树。

彼时茶树新生芽叶还比较嫩,但是也看不到多少茶毫分布。

类似毛桃和油桃的不同,茶毫数量多寡,受先天茶树品种基因决定。

另一方面是,制茶工艺。

白茶的加工过程,比较简朴。

以萎凋、干燥未必,全程并没有过多的复杂工序干扰。

然而,龙井绿茶的加工,较为特殊。

虽然制作龙井的茶青鲜叶,看着芽叶也很细嫩,茶毫数量也不少。

但制茶时,会加入专门的“辉锅”工序,提前处理掉大量茶毫。

最终成品上,较少看到茶毫分布。

可见,不同茶叶之间,茶树品种、制茶工艺、风味标准各不相同。

所以在买茶时,为了买对好茶,不能只看表面。

茶毫多,不一定是好茶。

不是所有的茶叶,都追求茶毫数量多!

《6》

看似弱小、纤细、不起眼的茶毫,对茶树来说作用不少。

这是茶树经历漫长进化后,演变出来的防御手段,能较好地保护新生芽头与嫩叶。

因为,茶毫具有一定防水性。

春季天气回暖后,茶树大量发芽,若是遇到连日绵绵春雨。

雨水落在芽头表面后也能被茶毫快速疏散,不至于长时间停留,将芽叶沤坏。

同时茶毫还能防晒、防虫咬、预防低温伤害等。

通常,制茶原料越是细嫩的春茶,茶毫含量会越多。

待茶树叶片逐渐发育成熟后,叶片表面角质变厚(蜡质保护层)。

此时,茶毫功成身退,逐渐脱离。

正因如此,茶毫数量多,能证明一款春茶的原料越嫩!

但上文已有细述,买春茶,不能盲目追求茶毫多。

具体标准,因“茶”而异。

买茶不能只看一面,选香气、滋味、韵味突出的好茶,才更具性价比!

更多关于白茶的知识

今年的白毫银针,一年的白毫银针,三年的白毫银针,香气会变吗?

从白毫银针、白牡丹,到寿眉,白毫多就是好白茶,这是个误解吗?

白毫银针的新茶花香、毫香,那老白毫银针的香气是以花香为主的?

白马非马,白毫银针非白毫银针,真正的白毫银针是不舍得抽针的

什么?冲泡白茶时,新白毫银针投茶8克,老白毫银针投茶5克?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