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宝藏:18年前岷江河滩的7枚大银锭之谜

发表时间: 2023-04-01 13:26

2005年4月20号上午,在四川省彭山县江口镇的一处河滩上,岷江的引水工程正在这里紧张地施工。突然,挖掘机一铲子下去,挖出来的土里,竟然隐隐露出些银色的东西。工人们连忙走上前去看。不得了,这土里挖出来的,竟然是大银锭!足足有七枚,每个比拳头还大,一个就有三斤重!

岷江出土银锭

河滩上挖出宝贝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立刻就传遍了十里八乡。彭山县文体局副局长方明听说后,紧急前往现场勘查。因为,出现在岷江边的这些神秘银锭,让他想起一个关于宝藏的传说,和一首在岷江两岸流传了近四百年的民谣。

彭山民谣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据老人们说,这不仅是民谣,还是藏宝的谜语。谁要是能找到里面说的石牛和石鼓,就能获得金银万两,这钱足够你买下“天府之国”成都。这首民谣从何而来?传说中的宝藏,又来自何人呢?

张献忠画像

张献忠,陕西定边县人,他是明朝末年,与“闯王”李自成齐名的农民起义军将领。为了推翻腐朽的明朝统治,张献忠在家乡拉起抗明大旗,起义农民纷纷投到他的麾下。几年间,张献忠的队伍就号称有60万大军,成为各路起义军中最强大的一支。他从北打到南、所向披靡,打得明朝军队丢盔弃甲、溃不成军。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立大西国。

张献忠画像

据说,张献忠每到一个城市,就把当地的金银珠宝搜刮一空,因此拥有了富可敌国的财富。民间传说,张献忠为了藏宝,命人在岷江上筑起大堤,把水舀干。然后,再派士兵在江底挖地三尺,把金银珠宝埋了进去。最后,他再拆堤放水。这样一来,他的财宝就深埋江底,谁也拿不走了。可是,拦江藏宝,如此浩大艰巨的工程,别说是在那个年代,就是放到今天,听起来也有些不可思议。那么,这个传说会是真的吗?

从明末至今几百年来,有无数“淘金客”前来“淘宝”。最近的一次是在1937年。当时,正值乱世、烽烟四起,为了充实军费,驻扎在四川的川军便盯上了这笔财富。主持发掘工作的,正是川军高级将领幸蜀峰。

据说,幸蜀峰还得到了一份藏宝图,图中的标记指向了岷江在成都的一条支流,锦江。经过精密的丈量,幸蜀峰决定在四川大学的望江楼下游的锦江河段三角地带开挖。

从1938年冬天到第二年的枯水季,经过十个多月的挖掘,幸蜀峰还真的挖出了石牛和石鼓。石牛石鼓的出现,让挖宝大军陷入了狂热,大伙不吃饭不睡觉,日夜开工。可最后挖出来的只有三箩筐小铜钱!整个挖宝行动最后就成了一场闹剧,最后不了了之。

几百年来,无数寻宝人乘兴而来、失望而归。因此,有很多人认为,所谓张献忠的宝藏,不过是个传说。

张献忠塑像

张献忠虽然是草莽出身,但他和许多大字不识一个的绿林好汉不同。他读过书、参过军,还当过捕快,出了名的狡猾。为了对付他,明王朝软硬兼施,先是许给他高官厚禄,进行招安,然后再对他进行围剿。

可张献忠不仅没上当,反而利用这一点,每到危急关头,他就诈降。历史上甚至有人称他为“投降专业户”,投降的次数两只手都数不过来。而且最短的时候,投降只几天之后就反叛。崇祯皇帝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崇祯皇帝

按照张献忠的脾气,他很有可能只是虚构了一个藏宝的假消息。而岷江工地上挖出的银锭,也许只是个巧合。可就在大家对张献忠宝藏几乎失去信心的时候,一个偶然的发现,再度吸引了大家对这笔宝藏的关注。

是什么偶然的发现?欲知更多内容,敬请关注明天的“湖北卫视大揭秘”头条号!